校學生會主席何小川同學在新學期升旗儀式上提出“舌尖上的節(jié)約,,推動光盤行動”的倡議,,作為校長的我——完全支持,,作為個人的我——積極響應(yīng),。
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,,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,。從舌尖上的節(jié)約,,使我想起劉國鈞先生,,他由貧窮的鄉(xiāng)童起家,,“一日三餐元麥糊”,,“艱苦”造就了劉國鈞及劉國鈞的事業(yè);他成為中國紡織大王和富豪后,,仍是淡茶粗飯,、勤儉持家。受其影響,,他的女兒劉璧如,,連常州親戚從路橋買一打普通絲襪給她,她都舍不得穿,;女婿查濟民先生在接待我校教師代表團訪問香港時,,毫不猶豫地將掉在地上的花生米撿起來吃掉。他們就是這樣平淡節(jié)儉地生活,,不求奢華,,不講排場,富而不驕,,富而不奢,,始終守住平和怡然的健康心態(tài),。
相反,我還聽到一個真實故事:一行中國人在歐洲一家餐廳用餐后,,由于桌子上剩了1/3的飯菜被罰款50馬克,。當?shù)厝私忉尩溃m然飯錢是你們的,,但資源是社會的,,誰都沒有理由浪費。
在我校掀起反對浪費的熱潮中,,這則故事發(fā)人深省,。常聽到有人振振有詞:花錢消費是個人自由,浪不浪費他人無權(quán)干涉,。實際上,,浪費行為侵蝕了社會資源,浪費就不僅是個人的私事,,更關(guān)乎公共利益,;厲行節(jié)約也不僅是一種個人私德,更是一種社會公德,。從這個角度看,,厲行節(jié)約,人人有責,;厲行節(jié)約,,從我做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