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18日晚,由中央電視臺和國家語委聯(lián)合主辦的大型電視文化節(jié)目《中國漢字聽寫大會》(以下簡稱“《聽寫大會》”)總決賽在央視一套、十套同時播出,這檔持續(xù)了兩個多月的節(jié)目,,以極高的收視率,畫上了完美句號,。
兩個多月來,,伴隨著《聽寫大會》的播出,不少電視機前的成年人邊看電視邊拿著紙筆“聽寫自檢”,,和節(jié)目里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們一較高下,。在自嘆不如的同時,人們心中驀然升起一絲隱隱的恐慌:怎么有這么多字我都不會寫了?
面對母語文字,,我們?yōu)楹晤l頻“提筆忘字”?
“咋(zé)舌”寫成了“咂舌”,“髖關節(jié)”寫成了“寬關節(jié)”,“甕中捉鱉”里的“鱉”字直接就不會寫……很多人表示:“對這些字都有印象,,可就是記不起來怎么寫了�,!�
最近,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發(fā)起的一項調查(2517人參與)也顯示,98.8%的受訪者坦言自己曾遇到過“提筆忘字”的情況,。受訪者中,“90后”占18.9%,“80后”占48.5%,“70后”占23.8%。
“說漢字正在遭遇書寫方面的危機,并非危言聳聽,�,!敝貞c師范大學教授、重慶市孔子儒學研究會會長鮮于煌表示,人們現(xiàn)在開始抱怨提筆忘字,再過50年,、100年,、500年,你想想會是什么樣——可能那時候我們的后代真的變成碩士級文盲,拿起筆來真不會寫字了。我們習慣了鍵盤打字,卻忘記了如何寫字,。
中國漢字共有8萬多個,日常使用的也就幾千個,。為什么面對這種從小就學習、天天都會用到的文字,我們卻集體患上了“失寫癥”?
造成現(xiàn)代人“提筆忘字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。其中,最重要的是數(shù)碼時代,、現(xiàn)代社會的進步帶來的書寫工具的改變。
重慶工商大學教授鐘維克表示,隨著電腦,、移動終端等信息化設備的普及,寫作發(fā)展為無紙化,這是一個國際化的大背景,。中國要走向世界,外國也正走進中國,我們無法拒絕現(xiàn)代信息社會便捷的交流方式。于是,各種拼音,、筆畫輸入法讓“寫字”變得很簡單,。甚至,在只有12個鍵位的手機上,也可以完美地通過拼音輸入漢字。
“我們習慣了用鍵盤打字,手寫文字的幾率就會相對減少,久而久之,人們的書寫能力日益下降,就漸漸忘記了如何寫字,�,!辩娋S克表示。
鐘維克稱,漢字可以看作是世界上最復雜的文字,音、形,、義三者結合在一起,。英語、德語,、法語,在鍵盤上打字的過程,就是書寫的過程,。但是漢字不一樣,拼音輸入可以讓你知道一個字怎么讀,卻可能讓你慢慢忘記它怎么寫。漢字本身的音,、形,、義特征,決定了即使你通過鍵盤快速輸入達到交流目的,但未必你就會真正寫出這個字。
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,這種“以音求字”的書寫方式讓漢字變得拼音化,而追求速度的心態(tài)讓我們一味圖快,卻忽視了漢字本身的意蘊,。
此外,網(wǎng)絡語言對漢語文化的沖擊是人們“提筆忘字”的又一個原因,。
鮮于煌表示,江淹有詩云:“囧囧秋月明,憑軒詠堯老�,!边@樣的詩句在今日卻有了別樣的意思,。
網(wǎng)絡熱詞“囧”已被賦予了“尷尬、郁悶”的全新含義,其象形的本意“明亮”早已被很多人遺忘,。在“囧”之外,“杯具”,、“坑爹”、“腫么了”,、“神馬”……大量的網(wǎng)絡用語紛紛涌現(xiàn),并呈現(xiàn)出粗鄙化,、戲謔化的傾向,消解著漢語的美感。
“提筆忘字”,我們究竟忘掉了什么?西南大學教授,、博士生導師曹建稱,長此以往,我們丟掉的是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的根,。
漢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僅存的連續(xù)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�,!堵爩懘髸匪奈唤庾x學者之一,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酈波表示,漢字是維系我們?nèi)A夏文明,、延續(xù)數(shù)千年的最后一個載體。張頤武也表示,中華文明的連續(xù)性很大程度上有漢字的影響力,。漢字承載著豐富深厚的文化內(nèi)涵,每一個漢字都有著一定的文化意蘊,“提筆忘字”無疑是對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一種傷害,。然而,正如《聽寫大會》總導演關正文所言,“你不應該也不可能限制一個民族盡情享受人類科技進步、文明進步的成果,你甚至都不能呼吁大家減少使用新的書寫工具,。
那么,如何讓我們的民族保持漢字手寫能力,繼承和發(fā)揚傳統(tǒng)文化?曹建表示,要根除“提筆忘字”,“最重要的是提起筆來書寫,。”我們不用過分懼怕因為電腦用多了而導致“提筆忘字”,畢竟文字語言是“用”出來,只要經(jīng)常使用就不會遺忘,。我市青年書法家周龍偉建議,相關部門,、大眾媒體應加大對漢字文化的宣傳,多舉行類似《聽寫大會》的節(jié)目,還可以舉辦一些“說文解字”的欄目,以各種各樣的形式,激起人們對漢字的熱愛。
在美國有一檔英語的全國拼字比賽《National Spelling Bee》,從1925年延續(xù)至今,一代代孩子參加,成為全民關注的帶有民族性質,、國家精神的活動,。
中國臺灣省每年舉辦“漢字文化節(jié)”,宣傳漢字之美。在“漢字文化節(jié)”上,市民還可以帶著孩子感受活字印刷術,了解漢字的歷史。
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指出:“一個個漢字,就是一個個微縮的中國人,�,!�
漢字里不僅有形與義,還包含了中國人的精氣神。只有發(fā)自內(nèi)心地熱愛漢字和漢語,欣賞漢字之美,并努力規(guī)范使用,才能在漢字的書寫中傳承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,。
“盡管‘提筆忘字’現(xiàn)在更多地發(fā)生在成年人身上,但隨著現(xiàn)代科技的發(fā)展和全面普及,如果不在青少年中喚起他們對漢字的熱愛,不重視漢字書寫,我們終將會離我們美麗古老的文字越來越遠,。”重慶師范大學教授,、市孔子儒學研究會會長鮮于煌對記者說,每次看到《聽寫大會》里“書寫的文明傳遞,民族的未雨綢繆”這句宣傳語時,他就特別有感觸,。
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、學部委員,、中國辭書學會會長江藍生教授指出,“目前,我們對外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發(fā)生了一些扭曲,。一些家長對于孩子學習英語的重視超過了母語,有些地方從幼兒園開始就教外語,導致孩子們將英文字母和漢語拼音發(fā)生混淆,打破了孩子們母語認知的規(guī)律�,!�
事實上,不僅僅是書法,在古代,“琴棋書畫”都被認為是文人修身所必須掌握的技能。但這些優(yōu)秀的傳統(tǒng)文化,都離孩子們越來越遠,�,!霸谏鲜兰o90年代,能寫一筆好字是非常榮耀的事。當年的書法班十分火爆,。比如市少年宮有30多個課外班,、4000多名學生,我們的書法班學生最多時也達到1200多人�,!庇补P書法家郭少強在市內(nèi)一家大型培訓機構教了近30年的書法課,。郭少強說:“但從2000年以后,學寫字的人就越來越少了�,!爆F(xiàn)在,他每周只教兩個班的學生,人數(shù)還不到70個,。
鮮于煌稱,對漢字的重視,對傳統(tǒng)文化的傳承,必須從娃娃抓起。鮮于煌認為,抓好孩子的傳統(tǒng)文化教育,就是抓民族的未來,。他建議,應該把漢字書寫作為中小學教育中的一項基本課程進行考核,要制定出書寫考核標準,“像重視英語那樣重視漢字書寫,。”
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認為,傳承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,“要讓漢字教育重回家庭,、重回課堂,成就一代代不僅敲擊鍵盤,也會揮毫潑墨,不僅有科學精神,也有人文理念的中國君子,真正做到書寫的文明傳遞,民族的未雨綢繆,。”(錄自“常州教育網(wǎng)”,,作者蘭世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