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是明代抗倭名將,、著名文史學家唐荊川誕辰500周年,。早在開學初,班委和團支部成員在總結了高一年級時的活動經(jīng)驗后,,精心了設計了這次非常有意義的班會活動課,,這次班會活動的目的是 “體驗城市變化,,學習荊川精神”。
上周四下午第二節(jié)課后,,同學們就迫不及待地,、有組織地前往了本次班會活動課的目的地——荊川公園。
荊川公園位于常州南郊永紅鄉(xiāng)陳渡橋左陶家村,,為明代文學家,、抗倭英雄唐荊川少年時讀書處,是常州市第二大綜合性公園,。該園是由常州市人民政府于1990年籌建,,園內(nèi)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,,景點完善,主要分唐荊川先生讀書處,、墓區(qū),、大草坪活動區(qū)、花卉盆景觀賞區(qū),、兒童游樂水區(qū)等,。公園布局以半崗小坡曲水靜湖的自然山水園景架為主,體現(xiàn)了當代園林特色,。1982年唐荊川先生墓區(qū)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,。
唐荊川(1507—1561年),明代常州人,,原名唐順之,,因愛好荊溪山川,故號荊川,。明嘉靖八年(1529年)二十三歲中進士,,禮部會試第一,入翰林院任編修,。一年后即告病歸里,,閉門讀書二十年,于學無所不精,。嘉靖初年與王慎中同為當代古文運動的代表,,世稱“王唐”。后又與歸有光,、王慎中三人合稱為“嘉靖三大家”,。后人把王、唐,、歸三人與宋謙、王守仁,、方孝孺共稱為“明六大家”,。著有《荊川集》、《勾股容方圓論》等著作,。荊川先生不但是有名的文學家,,而且是有名的抗倭英雄,刀槍騎射,,無不嫻熟,。抗倭名將戚繼光曾向他學過槍法,。荊川五十一歲那年被朝廷重新起用,,任右僉都御史,,兵部主事及鳳陽巡撫等職。自此,,他親督海師狙擊倭寇,,屢建奇功,后因久居海中,,足腹盡腫,,在赴任鳳陽巡撫途中,病重去世,,終年54歲,。
公園很美,不僅有著古色古香的韻味,,同時也不失華麗的現(xiàn)代元素,。大家走走停停,看看這,,賞賞那,,領略著這個大公園給我們帶來的文化底蘊,感受著常州日新月異的變化,。不知道我們走了多久,,也不知道我們走了多遠,一座高大雄偉的古代將軍銅像就矗立在眼前,,它高約10米,,威儀無比。聽路人說,,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唐荊川,,一名文武雙全的好官,一位勇猛抗擊倭寇的好將軍,,他的這種愛國熱情深深的打動了大家,,于是又同學提議在銅像下大家合影留念,讓我們永遠銘記這名歷史上的偉大人物,。
在本次班會活動課中,,同學們見識了很多,了解了很多,,體會了很多,,更重要的是,通過本次班會活動課鍛煉了同學們的獨立能力,,團隊精神,,集體主義意識以及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和作為常州人的自豪感。



